作为全球首款支持HDMI 1.3a标准和可输出高清音频源码的声卡,华硕Xona r HDAV 1.3 Deluxe(以下简称HDAV 1.3)自今年6月份在CeBIT展会上展示了工程样品以来就倍受全球高清玩家的关注。时隔3个多月,《微型计算机》高清实验室获得了这款产品,并抢先进行了测试。它能否让众多PC高清玩家获得完整的高清影音享受?这篇耗费近20天时间才完成的深度测试报告将说明一切!
作为《微型计算机》的评测工程师,我们也是一群极其狂热的高清玩家,华硕HDAV 1.3声卡的到来让我们兴奋不已。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通过PC玩高清只是获得了50%的享受,虽然现在多数玩家都拥有了Full HD的显示设备,让眼睛进入了高清世界,但我们的耳朵却仍然停留在聆听Dolby Digital和DTS的DVD时代。原因在于PC上的音频软硬件对高清音频的支持严重滞后,我们早在2007年就购买的次世代高清AV功放也因此一直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只能在与BD播放机和索尼PS3游戏机相连时进行完整的高清体验,而在连接PC时只被当作Dolby Digital和DTS这两种老旧环绕声音频信号的解码功放使用。可是,PC平台的高度自由性对于高清玩家而言无疑具吸引力,因为绝大部分玩家的高清节目源都来自于包罗万象的网络,相比购买BD影碟在BD播放机和PS3游戏机上欣赏高清,PC平台的这一优势是不可回避的。
那么,现有的PC音频软硬件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致使PC高清玩家无法获得高清音频体验呢?请仔细阅读接下来的一部分,这样更易理解后面的多项测试分析。
要分析现有PC音频软硬件存在的不足,需要先从高清音频格式谈起。Dolby Digital和DTS环绕声格式是DVD时代的产物,相信大家对它们已耳熟能详,不过这里你需要记住的是,它们都属于有损压缩格式,是通过各自特殊的编码,由原始母带上的音频信号压缩制作得来。伴随高清影音时代的到来,影音技术中的视频部分在分辨率上大幅提升(DVD的高分辨率规格为480p,而在的高清视频则有了更高的720p和1080p),而音频部分则由以前的Dolby Digital和DTS格式,上升到了多声道LPCM、Dolby TrueHD和DTS-HD。
相比以前有损压缩编码的Dolby Digital和DTS,LPCM属于不压缩的格式,理论上拥有佳音质,而Dolby TrueHD和DTS-HD则属于无损压缩编码格式,理论上音质接近LPCM格式。
不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新型环绕声格式具备远超Dolby Digital和DTS的效果,原因在于它们包含了质量更高且细节更多的信息,因而也拥有更高的码率。以192kHz/24bit 7.1声道的LPCM信号为例,其码率理论上高可达192×24×(7+1)=36864kbps=36Mbps,而Dolby TrueHD和DTS-HD的理论高码率也分别为18Mbps和24.5Mbps。回头再看Dolby Digital和DTS的码率——Dolby Digital高640kbps,平均384kbps;DTS高1.5Mbps,平均768kbps。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然而,高清音频格式的高码率信号必须由新型传输方式来承载,而且新的编码方式也需要与之对应的解码方式。此时现有PC音频软硬件存在的硬伤就浮现了出来。
高清数字音频信号拥有惊人的码率,从而也需要具备高传输率的接口来进行传输。过去很多文章都有“光纤/同轴接口不能满足高清音频信号传输”的描述,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无论是光纤还是同轴,作为PC音频信号传输的介质并不存在传输率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它们基于S/PDIF这一规范——S/PDIF规范限定的高传输率只有1536kbps,无法承载LPCM、Dolby TrueHD和DTS-HD的数据传输要求。如同大水管的两头接的是小水龙头,终造成传输率限制的是S/PDIF接口,而非传输介质本身。在这种限制下,以光纤或同轴线缆作为传输介质的S/PDIF接口,高只能支持两声道LPCM,对于5.1甚至是7.1声道的高清音频信号自然不再适用。因此拥有高接口带宽,可同时传输高码率音视频信号的HDMI才会被定义为高清接口。
HDMI被引入PC平台已有1年多的时间了,但PC音频芯片厂商对于HDMI的应用开发热情却远低于视频硬件厂商。直到近期,才有少量板卡支持多声道LPCM的输出,而对于众多高清玩家翘首期盼的Dolby TrueHD和DTS-HD源码(bitstream)输出方式(输出原始信号到次世代高清AV功放再进行解码放大,以获得高质量的音效)仍然“视而不见”。
对于在PC平台上玩高清的玩家来说,播放软件是高清回放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音视频信号的解码和输出。现在我们之所以无法享受到高清音频的全部魅力,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在于播放软件没有高清音频解码器可以与之相配。
这几个问题,给想在PC平台上获得完整高清影音体验的玩家竖起了层层屏障。而号称支持HDMI 1.3a规范、可支持多声道高清音频格式源码输出的华硕HDAV 1.3无疑给PC高清玩家带来了希望。
HDAV 1.3分为主卡和子卡两部分,主卡具备HDMI 1.3a的输入/输出接口各一个、前置左右主声道RCA模拟输出接口、光纤/同轴整合数字输出接口,以及3.5mm Line in/Micin整合接口。
华硕Xonar HDAV 1.3 Deluxe产品资料 | |
音频处理器 | ASUS AV200 |
视频处理器 | ASUS Splendid HD |
24bit DAC | PCM1796 |
24bit ADC | CS5381 |
I/O接口 | HDMI-OUT×1、HDMI-IN×1、RCA×8、整合型S/PDIF×1、3.5mm LINE IN/MIC IN*1 |
支持音频格式 | 多声道LPCM、Dolby TrueHD、Dolby Digital Plus、DTS-HD |
产品价格 | 待定 |
主卡采用PCI-E x1接口与主板相连,并用一根25针排线连接至子卡作中置、低音、左/右环绕,以及左后/右后环绕的7.1声道模拟输出,使用7.1或5.1多媒体音箱的用户可利用盒内提供的转接头与声卡连接。
HDAV 1.3的主卡与我们以前曾报道过的XonarD2很相似,PCB正面覆盖了一大块金属罩,音频处理芯片也采用了相同的AV200,具有192kHz/24bit的高规格。
不同的是HDAV 1.3上加入了一颗名为Splendid HD的视频处理芯片,在这颗芯片的支持下,配合驱动程序就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模式(照片/视频/游戏),将显卡的DVI输出信号提升为1080p HDMI视频输出,以获得更丰富的色彩、更强的对比度和锐利度。
左图:AV200音频处理芯片;右图:Splendid HD视频处理芯片
它采用德州仪器(TI)的BB PCM1796芯片进行24bit数模转换(DAC),信噪比可达123dB;而它的模数转换(ADC)则依靠Cirrus Logic公司的CS5381芯片进行,信噪比高达120dB。
左图:DAC为TI的BB PCM1796;右图:ADC为Cirrus Logic的CS5381
运放部分,HDAV1.3 Deluxe采用了4颗LM4562+8颗JRC 2114D的组合,并且设计了可插拔的插座,方便发烧友自行更换不同运放以获得不同的音色。
左图:LM4562运放;右图:JRC 2114D运放
比较特别的是,HDAV 1.3 Deluxe的主卡上还带有一个4针D型插头,外接电源的设计在显卡上虽然已屡见不鲜,但在声卡上却尚属首次,看来未来高性能多功能的独立声卡也要进入“能耗大户”的行列了。
主卡上的独立供电插头
大致看完HDAV 1.3 Deluxe的规格和功能,接下来该进入正式测试阶段了。
从收到测试产品到终截稿,耗费了近20天的时间,因为测试过程并不像预计的那样顺利。回想起来,整个测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声卡硬件的安装并没有遇到麻烦,时间大部分被耗费在驱动和播放软件的调试及问题排查中了。
HDAV 1.3的主卡与子卡安装并不复杂,主卡只需插入主板PCI-E x1接口并接好4针D型电源插头即可,而子卡的安装则更简单,可插入任一PCI或PCI-E插槽。虽然子卡下方被设计成PCI-E x1的插脚,但上面并没有金属片,只是起到固定的作用。
测试平台 | |
处理器 | AMD黑盒X2 5000+ |
内存 | 威刚DDR2 800 1GB×2 |
硬盘 | 西部数据Caviar GP 1TB×3 |
主板 | 华硕M2N VM-DVI(MCP68) |
光驱 | 建兴LH-2B1S 2x BDROM |
显示器 | 飞利浦170X5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卡较长,因此在一些MicroATX主板上安装时好在装入机箱前插好用于连接子卡的排线,否则可能因为主卡末端的排线插针靠近主板SATA接口而给安装带来不便。
音响系统 | |
电视机 | 松下42PV65C等离子 |
AV功放 | 安桥TX-SA605 |
前置主音箱 | 惠威D3.2 |
中置音箱 | 惠威D3.2C |
环绕音箱 | 惠威D3.2R |
低音炮 | AAD MW100 |
为方便设置和调试,采用了以M2N VM-DVI集成显卡的VGA接口连接飞利浦170X5,DVI接口通过声卡附带DVI-HDMI转接线接入声卡HDMI输入的方式。
测试片源 | |
《THE SOUND OF HIGH DEFINITION》 | Dolby高清BD演示碟,内含Dolby TrueHD和Dolby Digital Plus节目 |
《i,Robot》 | BD影碟,内含DTS-HD Master 5.1、Dolby Surround 5.1音轨 |
《KINGDOM OF HEAVEN》 | BD影碟,内含DTS-HD Master 5.1音轨 |
《Ghost Rider》 | BD影碟,内含Dolby TrueHD、Dolby Digital音轨 |
《FINAL FANTASY·THE SPIRITS WITHIN》 | BD影碟,内含Dolby Digital音轨 |
HDAV 1.3的包装盒内带两张光盘,一张为声卡驱动程序,另一张则是ArcSoft公司的TotalMediaTheatre(以下简称TMT)BD播放软件。
测试片源全为BD影碟
驱动程序和播放软件的安装都很顺利,但测试过程中的首个问题出现——TMT软件的音频设置栏中竟然没有HDMI输出的选项,而这一问题在进行TMT在线升级后仍未解决。
驱动程序安装时会提醒用户外接电源
很显然,如果没有H DMI输出选项,那么要高清源码输出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是Dolby TrueHD还是DTS-HD Master都要求通过HDMI 1.3a接口传输。在反馈问题后只能暂停测试,等待华硕工程师的回复。
五日后,华硕在其官方主页上提供了新版驱动程序和专为解决HDMI输出设置而推出的15天试用版TMT播放软件。驱动程序版本由1744升级为1745,而试用版TMT播放软件中也终于出现了HDMI输出的选项。
新版的驱动程序为1745
然而官方主页上对于新版驱动程序的更新描述却让人迷惑——“支持DTS-HD Master Audio以及Dolby Digital Plus bitstream pass-through via HDMI under PAPS (搭配新版Arcsoft Total Media Theatre evaluation version ASUS_EVAL V2.1.0.122)”由此我们产生了两个疑问:原配光盘驱动程序不支持高清源码输出?HDAV 1.3宣称的Dolby TrueHD源码输出无法实现?
15天试用版TMT的音频栏有了HDMI选项
事实是,这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让人既兴奋又感到遗憾。经测试,DTS-HD Master和Dolby Digital Plus确实可实现源码输出到次世代高清AV功放进行解码放大,播放界面信息显示Pass Through(表示信号为源码直通输出),而安桥TXSA605的DTS-HD Master及Dolby Digital Plus指示灯也点亮了,说明源码输出成功。
这一结果让我们极为兴奋,因为面对高清音频坐了整整1年“冷板凳”的安桥TX-SA605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试用版TMT还不支持Dolby TrueHD的源码输出,播放界面信息栏显示信号格式为LPCM,而安桥TX-SA605显示此时获取的信号也为多声道PCM格式,这显然是错误的。对此华硕工程师的回复是正在与ArcSoft公司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从而,我们的测试重心也由高清源码输出转向了主观听音测试。恰好我们手中有《i,Robot》和《KINGDOM OF HEAVEN》的高质量DVD影碟,它们也具备DTS音轨,正好可用于新老两种格式的效果对比。
听音测试中,DTS-HD Master的效果确实非凡,相比老的DTS格式,能让人明显感觉高清音频包含了更多的细节信息。例如在《i,Robot》的几处慢镜头场景中,DTS-HD Master信号的声像更清晰、声场的移动和转换也更明显;而在《KINGDOM OF HEAVEN》接近尾声的耶路撒冷攻防战场景中,投石车金属绞盘的转动摩擦声拥有了一种透彻和真实感,而燃烧巨石从天而降时的呼啸,之后击中城墙和建筑物时的爆炸,也更具冲击力和震慑感。
即使不用BD和DVD进行同一场景的快速A-B切换对比,也能让人明显感到DTS-HD Master的效果更真实,质感更强烈。这正是我们希望获得的高清音频享受。
就当时的测试结果来说,我们认为只要华硕解决了对Dolby TrueHD源码输出的支持,并推出正式版的TMT配套播放软件,就可以通过HDAV 1.3全面进入高清影音时代了。然而测试却并非向着我们所预期的方向前进……
在通过1745版驱动程序和15天试用版TMT播放软件成功实现DTS-HD Master及Dolby Digital Plus源码输出后的几天里,我们每天都会花上一些时间细细感受高清音频的魅力。但四天后,测试过程中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出现了——TMT不再正常工作,能够正常显示影片画面,但却没有任何音频信号输出到安桥TX-SA605功放上,点击play按钮进行播放、拖动进度条、选取影片章节……在这些操作后屏幕上都会立即弹出一个对话框“请在声卡设置中选择HDMI输出模式”。而这期间我们并未在这一平台上变更任何硬件配置,也没有另外安装其它任何软件。这一问题在我们多次重装系统之后仍然存在,甚至连华硕工程师也对这种情况感到费解。
出错信息
测试不得不再次被迫中断……
那么,问题后如何得以解决?在等待华硕公司更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时,我们也在网络上寻找解决方法。无独有偶,一个国外网站上给出了新的HDAV 1.3驱动程序(1749版)和无时间限制的配套TMT播放软件。奇怪的是,这时华硕官方页面上并没有提供同步更新。这使得1749版驱动程序和无时间限制的配套TMT播放软件更像是经个人修改后的作品。
事实上,这套打包下载的驱动程序和TMT播放软件套装并非十全十美,我们在更新之后遇到了播放时出现爆音的情况。经过反复尝试,我们终找到爆音问题的根源是1749版驱动程序。而前面遇到的问题,却来自于15天试用版的TMT播放软件。
至本文截稿时,我们发现用华硕官方网站上提供的1745版驱动程序搭配无时限的个人修改版TMT播放软件(华硕公司对此尚未回应,故此我们暂且称其为个人修改版TMT)是稳定的搭配。
虽然华硕Xonar HDAV 1.3 Deluxe的包装盒、附件、说明书看起来都是一款正式上市销售的产品,但其驱动程序和搭配的播放软件却使得它更像是正处于公开测试阶段。仅从声卡本身的硬件配备和技术创新性来说,它绝对是一款出色的产品。我们分析真正引起现在这种情况的“元凶”是驱动程序和配套的播放软件。这一推论源自几个测试中所遇到的问题:
1.官方更新的1745版驱动程序说明中,未提及对Dolby TrueHD的源码输出支持。(华硕台北总部工程师的回复为:目前Dolby仍未完成其PC用的Pass Through关键部分,故Dolby TrueHD目前是以软件解码PCM的方式输出)
2.15天试用版TMT播放软件将LPCM输出的信号采样率限制在48kHz(官方称无限制的版本会在不久之后再次更新)。
3.15天试用版TMT播放软件突然出现声音无法输出的情况。
4.15天试用版TMT播放软件偶尔会出现无故死机的情况。
而且,在我们看来ArcSoft公司为华硕HDAV 1.3专门开发的配套TMT播放软件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为明显的是,不论关闭还是开启硬件加速,TMT播放B D影碟时的画质都不够好,比起PowerDVD来存在一定差距。而且TMT播放软件的音频解码器仍处于封闭状态,当我们尝试在KMPlayer中调用ArcSoft Audio Decoder和ArcSoft Audio Decoder HD时,即使采取强制使用的方式亦无法调用其进行测试,这意味着下载的包含高清音轨的影片仍然无法通过HDAV 1.3正常输出源码。
如果以消费者的身份,对于现阶段的华硕HDAV 1.3我们会抱着理性的“持币观望”态度。但这是否就是从此对这款产品予以否定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具有变数的。从消费层面来说,大家应该更为理性地看待现阶段尚需要进一步更新驱动程序和播放软件的HDAV 1.3,除非你迫不及待地想感受DTS-HD Master、Dolby Digital Plus,以及多声道LPCM的效果,并且不把设置、调试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放在心上。
而倘若站在技术层面来看,我们觉得HDAV 1.3对于PC高清应用的推广具有非凡的意义。毕竟对于华硕这个初涉声卡领域不久的公司来说,能在业内率先跨出第一步实属不易。需知,早发布消息要推出HDMI高清声卡的爱必特公司,其相关产品仍未露面;而作为声卡业界元老的创新公司,目前似乎也没有任何研发HDMI高清声卡的消息。
MC高清指数 8/10 | |
音质 | 9 |
外观 | 8 |
功能 | 8 |
易用性 | 7 |
作为狂热的高清玩家,我们希望华硕Xonar HDAV 1.3 Deluxe的出现能引起更多声卡厂商对相关高清音频产品研发的重视,推出更多高清声卡。同时,我们也期望华硕和ArcSoft公司能尽早完善HDAV 1.3的驱动程序和配套播放软件,带领众多玩家真正进入高清影音世界。
至本文截稿时,我们已向华硕公司发出等待驱动程序和软件更新,并继续对Xonar HDAV 1.3 Deluxe高清声卡进行测试的邀请。待其驱动程序和播放软件再次对功能进行更新后,我们还会第一时间推出更为详细的评测。如果届时有其它品牌推出同类产品,我们还将组织一次横向对比评测,为广大高清玩家献上一道丰富的高清声卡大餐。敬请关注!
硬件规格高,音质好,支持多声道LPCM输出、支持DTS-HD和Dolby Digital Plus的源码输出。
Dolby TrueHD不支持源码输出,驱动和配套播放软件有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