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很多人号称RISC必然取代x86。
2007年,NVIDIA说CUDA可以灭掉英特尔。
2008年,AMD称领先英特尔5年。
现在,ARM表示超越x86两代。
芯片巨人似乎一直都处在别人的挑战中,而ARM的说法险成事实—5年来,英特尔在与ARM芯片的竞争中屡战屡败,ARM覆盖了移动互联领域的几乎全部版图。因此,不难理解,当一向沉稳的英特尔CEO欧德宁先生在CES 2012上宣布Medfield芯片在功耗和性能上跻身Cortex-A9同一水平行列时,为何会显得如此兴奋与激动。
七年前,英特尔在移动手持处理器领域也曾叱咤风云过,那是Xscale的时代!当2012年1月12日英特尔发布Atom Z2460时,它喊出的不是I'm back!而是I'll fight!
2006年6月,当欧德宁宣布英特尔将进行重组并出售旗下的Xscale处理器业务时,台下一片沉寂。尽管当时Xscale市占率已跃居前三,但持续高投入造成的多年亏损以及ARM架构对研发资源的分散都让英特尔下定决心专注于核心的x86架构业务。Xscale终以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Marvell公司。英特尔没有想到,2年后,一款名为iPhone的手机会引爆市场对ARM处理器的渴求,并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已经被自己甩出N条街的苹果和高通一跃成为全球市值高的企业和核心智能手机处理器供应商。
重拾ARM对英特尔而言并非易事,出售Xscale后英特尔已经失去了ARM授权。很显然,英特尔也不愿意依靠ARM授权做些加工处理的活儿。于是,从2008年起,一项改造x86架构使之适应移动手持应用的计划浮出水面,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处理器品牌Atom(凌动)。
时至今日,千元Android TD-SCDMA手机依然采用的是当初Xscale架构的PXA940处理器。
2008年3月发布的首款Atom处理器代号Menlow,采用45nm工艺制造,高主频2.0GHz,需要配合英特尔Poulsbo芯片组,主要使用在当时的MID产品中。MID虽然在当年获得OEM厂商的热烈响应,但糟糕的功耗和应用体验,加上当时移动网络的不成熟造成其几乎没有市场。
在Menlow发布没多久,英特尔就宣布了Moorestown计划,并在CES 2010上率先亮相了这枚新的芯片,同时还展示了采用Moorestown芯片的智能手机产品LG GW990和配套的Moblin操作系统。这是英特尔明确向智能手机进军的第一枚芯片。不过,由于设备厂商架构转换的成本过高,终也只有LG GW990唯一一款机型,并且从未上市。
2011年平板开始盛行,同年3月,英特尔发布了面向平板的Z670处理器,功耗降低至5W以内,并表示可以提供Windows、MeeGo和Android多系统支持,同时携众多OEM厂商样品进行了展示。但这枚芯片的价格太过昂贵,推高的产品成本造成OEM厂商推进缓慢。不过在诸如汽车、工控等嵌入式领域,Z670则备受青睐。
在经过仔细权衡后,英特尔于2011年底宣布重组旗下移动部门,并由曾经参与过苹果iPhone开发的迈克·贝尔(Mike Bell)和赫尔曼·尤尔(Hermann Eul)负责。英特尔同时还在IDF2011上宣布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将Android系统移植至x86平台。在经过近5年的摸索后,英特尔终确立了以Android为生态核心进军移动手持终端的路线,而代号Medfield的Atom芯片正是在这种理念下的产物,也是英特尔 5年来首款真正面向智能手机的SoC芯片。